装裱杂谈

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字画装裱  文章作者: 书画装裱   日期:2017-06-23
明清两代,装潢名手辈出,北京、苏州、扬州、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装裱培训店铺。特别是苏裱,其字画装裱培训作品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和谐贴切,整旧得法,闻名全国,号称“吴装”。
    1、五代时字画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据《图画见闻志》卷五记载,后梁(907-923)千牛卫将军刘彦齐“本借贵人家图画,臧赂掌画人私出之,手自传模,其间用旧裱轴装治,还伪而留真者有人矣”,他用“还伪而留真”的办法来窃取所借的古代书画名迹,这种手段当然是极其卑劣的;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却反映了五代时对旧画拆装重裱的技艺已提高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
    2、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大书画家米芾、苏轼亲自装裱,米芾在《画史》、《书史》中记述了自己对裱褙的许多创见。在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装”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趋于完善和成熟。
    3、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对不同级别的官员和嫔妃规定了不同的告身装裱格式。告身是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如大长公主(皇帝的姑姑)、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公主(皇帝的女儿)的告身的装裱,用遍地销金龙五色罗纸、韬带、两面销金云凤裱、红丝网子、金样级花涂粉锗、滴粉缕金花凤大犀轴;而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等嫔妃则改用中犀轴。又郡主(太子及诸王之女)、县主(诸王之女,所封地位略次于郡主)等则用“销金团窠五色罗纸、翠色狮子锦裱、韬、色带、紫丝网子、银粉锗、滴粉缕金栀子花玳瑁轴”。这反映了宋代宫廷的装裱用料考究,格式多变,是何等的华贵富丽。
    4、及至南宋,继承宣和遗制而形成了著名的绍兴之装。当时宫廷的裱式,宋高宗《翰墨记》中有记述,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更有详尽的记载,当时对装裱用料、装裱尺寸、装裱方法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种规定显得有些繁琐,我们今天不必照搬照套;但因为宋代的装裱风格对后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宋裱宣和装立轴格式我们仍在采用,所以深入研究仍有实际意义。
    5、明清两代,装潢名手辈出,北京、苏州、扬州、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装裱培训店铺。特别是苏裱,其字画装裱培训作品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和谐贴切,整旧得法,闻名全国,号称“吴装”。故清代沈初《西清笔记》谓:“乾、嘉时(按指清高宗乾隆年间和清仁宗嘉庆年间,1736-1820),装潢竞重苏工,当时秦长年、徐名扬、张子元、戴汇昌诸人皆名噪一时,藉藉士大夫口。”
    6、清代京裱的特点,则是色彩艳丽,裱背厚重,舒卷之间,当当作响。至予扬帮,其特点是擅长揭裱古画,善于仿古装池。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肪录》记载,“旧画绢地虽极损至千百片”也能修补得天衣无缝,使之成为完物。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论述书画装裱的专著:周嘉胄的《装潢志》和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
    7、《装潢志》的论述系统全面,是古代装潢学的代表作。作者强调装裱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样在揭洗镶裱和接笔全色时才不致损坏古画名迹。
    8、古代诗文往往有全集,如清.严可均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清.董诰等奉敕编的《全唐文》、清代敕编的《全唐诗》、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唐圭璋教授编的《全宋词》等。装潢古籍虽不象古诗文那样影响广泛,但书画装裱和修复却是一项实用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专门技艺,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工艺遗产,应该加以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利继承和发扬。
    9、古代关于装裱的论著,除《装潢志》、《赏延素心录》两本专著外,散见于众多的书论、画论和浩如烟海的笔记、史籍、文集之中,一下子要收集齐全是不太可能的。本书辑集了后魏、唐、宋、元、明、清各代共二十六种古籍有关书画装裱的论述,把我国古代关于装潢书画比较重要的论著基本上汇集齐全了。这在装潢理论研究方面还属首次,意在为我们全面而系统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古代的装潢经验提供方便。
   
上一篇: 《画史》、《书史》中有很多关于裱画的精辟论述
下一篇: 装裱作品的收藏与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