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的起源
文章来源:曹州字画装裱 文章作者:鹏翔装裱培训 日期:2019-05-12
菏泽书画装裱培训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时期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鹏翔装裱培训工艺和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
2、从近些年的考古资料寻找到了曹州字画装裱培训工艺的历史痕迹,如1973年在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这使得研究装裱的起源有了确切的历史依据,为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随后又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有了进一步的发现,这个发现更为详细。“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上述这些考古资料,足以将鹏翔学习装裱的历史,推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书籍制度的发展与绘画装潢的发展属同一脉络。
4、竹简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材料,一根经过加工的竹片或者木片叫作“简”,一篇文章字数很多的话就由若干的“简”组成。书写的顺序是南右到左,由上到下。许多的“简”编成一篇叫作“册”。
5、当册不观阅的时候,就由左向右卷起,捆扎成一束。这种中国古代独创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书写材料以及形式就叫作“简册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书法绘画的书写方向顺序、展阅方式与“简册制度”高度一致。
6、缣帛作为书写绘画材料大量普及之后,书写的习惯依然延续书简的规矩,从右向左,从上到下。观阅完收藏的方式也依旧是由左向右卷起,绘画与书籍摹潢形式也因此高度地一致,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装潢形式——卷、轴、册。这三种形式在古代已经有固定的形制:卷——外有包首,前边有引首,中间有隔水,后有拖尾,并安装有轴杆、轴头,近代为轴片;轴——镶绫子、绢或纸的天地头和边,上有泥鳅背天杆,下有圆柱形地杆,地杆两端装轴头,有些如对联和挂屏可以不加轴头;册——画芯四周加镶绫子或绢的窄边,前后有副页,上下有硬木或包锦封面。早期主要是以碑帖经为主,经过装裱后更便于观赏。
7、鹏翔装裱培训工艺和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装裱形式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发展完善而来的。
8、在中国书画发展漫长历史的轨迹中,装潢与书画可谓是相生相随,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书画都需要装裱,“书”现在一般都认为是书法,而不是我们所读的书籍。但是在唐代以前书籍与书法、绘画都是需要装裱的,而且它们的装裱形式完全相同,都是卷轴。
9、按照卷轴制度装裱的书籍,主要是帛书和纸卷书,它的装裱形式和后来出现的册都是与绘画一直相同的装潢形式,所以古代的书籍和绘画的装潢形式都是卷、轴、册。
10、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之后,书籍的装裱形制逐渐向册页形制过渡,但书籍中仍然沿用着卷轴的形式,直至唐代后期才出现了经折装这一新的装潢形式。这说明了中国绘画的外装潢形式在古代有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与书籍相伴相生的,这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书画同源。书籍和书法、绘画装潢的历史同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