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当地缺乏施工条件,不能马上动手,要在折缝处多填脱脂棉防止摺口断裂,然后装入消毒塑料袋内,并排出空气,打进氮气,密封后放入木箱。
3、木箱内也要多垫些棉花,以防运输途中颠簸而损伤。施工时如果发现颜色有氧化成灰黑现象,是因为霉菌的侵入或含铅质的颜料渗入,可用双氧水处理使其复啜。
4、对残缺之处要先补好,没有相同的旧材料可用新绢染色覆托,覆托后才能用化学溶剂处理,否则清水淋洗容易把纤维冲散。经化学处理后要将托绢后面的托纸揭掉,重托染色纸,再进行装裱。
5、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二十余件帛书就是用的这一方法。出土时,这些帛书叠放在长方漆奁的一格内,因长期叠压,加上水份渗入,帛片互相粘连,边缘有一层粘液,看上去像一块长方砖,而且与漆奁粘连。为了取出这些东西,我们先用极薄的小竹启子插入漆奁和帛画之间,使其分离,再在上面空间垫上棉花、纸和平木板,然后把漆奁翻扣过来,轻轻掀动,提起漆奁。帛书扣出后,发现奁底还粘有一层,又放水浸泡,用塑料窗纱捞出。随即连同木板平放着装入塑料袋内,充入氮气密封。接着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揭开摺叠的帛书。
6、在搪瓷盆内铺上塑料窗纱,注入蒸溜水,将整叠帛书轻轻放入盆内,使它自然地沉落在窗纱上。
7、经四十八小时浸泡,水份通过表面和边缘的空隙渗入,使粘液稀释,渐渐有了松动的迹象,即用竹启子轻轻拨动帛书,在松动较大的层中慢慢掘进启子,轻轻地掀动,使水跟随竹启子进入内层,利用水的浮力,将分开的部分挪至同一盆内另一块塑料窗纱上连同窗纱轻轻提出水面,正面向下放在多层干纸上吸去水份晾干。
8、逐叠分开后,最上面的一层,因纤维收缩,边口翘起,显出单绢层次,用小竹启子从边口插进,慢慢向里试探掀动,拨不动时即换一边口插入,另一只手用二指夹住绢边慢慢往上提拉。
9、每揭下一层单片进行编号并注上大叠编号作校勘拼接时的根据。
10、揭单层时常有碎片互相粘连掉落,对这些互相粘连的小碎片可用两小块水油纸,刷上稀浆糊,贴在画绢的两面,立即把它拉开,小油纸上就会粘上掉落的帛画碎片,不等它干透就在碎绢心正面贴上刷过稀浆的水油纸,加以固定和保存,到托心时把这一小块回复到原处。
11、揭出的单片上凡有重色的,要先刷轻胶水加固,干后才能小托,每片都用染成旧色的新绢裁成比单片四边大出2公分,采用覆托法小托,上墙贴平并编号,便于专家辨认。
12、待初步考释解读定出篇章次序后,再进行拼接。接口两边留0.2公分搭缝,用干浆糊粘牢,最后鹏翔学习装裱作品的画面向下,把背面托的新绢润湿,揭去托纸,换上大张染色宣纸重托。这样拼接后是帛的原宽度,约48公分。其中较横长的装成手卷,有的当时是手缝拼接后使用的,张幅较大,裱成镜片或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