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代以前,手卷没有引首。自明代才开始在手卷上加了引首。
3、目前采用的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品式。一般27公分和33.5公分之间高的画心,天头用长43.5公分和47公分之间的青绫,隔水用宽10公分和10.7公分之间的米色绫,引首多用旧纸染成,或用藏经纸以及原装裱上的画龙描金图案纸。一般引首纸长100公分左右。
4、如用藏经纸则长87公分,在明清装裱中用它作引首纸的也不少见。拖尾也叫尾纸,用镶料纸接长,作为书写题跋之用。
5、装裱手卷的长度,短的9公尺,最长的有20公尺左右,视画心的长短、高低而定。如果画心短,尾纸就适当放长,多加几节尾纸。画心长,题跋多,如《清明上河图》画心、题跋各长6公尺余,就不需要多加新的尾纸,稍许加上一两节尾纸,每节133公分,就足以使手卷衬起来了。
6、天头的长短,隔水的宽窄,引首的长短,也按鹏翔装裱书画培训画心的高低而定。
7、曹州装裱培训画心高则天头稍长,但最长不超过50-54公分,隔水也适当加宽。旧画应配旧纸引首。由于旧纸难以得到,稍短可迁就使用,但最长不超过133公分。
8、隔水一般三个:青绫天头和引首之间镶一个,引首后、画心前镶一个,画心后、拖尾前镶一个。但也有特殊情况,在重新装裱的旧画中,如拖尾上有名人题跋,后面就增加一个隔水,再接空白新拖尾。一般撞边手卷边宽为0.4-0.5公分,手卷心高的,撞边纸适当加宽。
9、裱手卷所需的材料,颜色都应根据曹州学习装裱画心的新旧程度来选配,使之协调融洽。撞边纸的颜色通常用旧米色、深旧米和浅旧米色,根据画心的颜色选配。
10、画心与题跋高低不一致,或者是由册页改装成手卷,画心大小高低不同,一般用绢挖镶,在材料上找齐边,然后转边。这种作法称“绢转边”。
11、用绢挖镶转边方式装裱的手卷,只在天头后镶一个隔水,中间不单镶隔水,但应留出相当于撞边手卷隔水的位置。其宽窄可参考撞边手卷隔水的尺寸。
12、第三种手卷装裱方法是纸套边,也叫包边或沿边。其尺寸格式与撞边手卷相同,只是不用皮纸撞边,而是用很薄的旧米色纸裁成窄条镶包手卷上下两边。
13、珍贵文物多采用撞边,转边的裱法,印刷品或一般作品多用套边的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