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装裱技术的发展

文章来源:字画装裱  文章作者:书画装裱  日期:2017-04-28
书画装裱培训技术远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已具有一定经验,到了隋朝,由于魏晋南北朝战乱结束,丝织造纸技术已达到高度水平,锦绫绢帛,皮绵竹纸,都已初具规模,因此,字画装裱培训技术也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全面提高。
    1、古代书画装裱称为“裱褙”,亦称“装潢”,又叫“装池”、裱画、字画装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从加厚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有用绢帛布等纺织物上浆装褙,所以称为“裱褙”。明.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表背也。”这本《装潢志》顾名思义,就是记述中国书画装裱技艺的专著。该书由周嘉胄在明朝万历年间写成,在清朝初年雕版印行,故商务印书馆根据<学海类编》本排印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注明为“清.淮海周嘉胄江左著”,现根据写作年代当将“清”改为“明”。《装潢志》作者认为,我国文人学士精心竭虑所作成传世的中国书法和国画艺术古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中国书画主要是靠极薄丝绢或宣纸流传,牢度有限,历时既久,易于破碎,所以百不传一,如果装裱不得其法,凶而毁损,最可痛惜。所谓装潢是书画之司命,是以切切於兹。
      2、我国裱画历史悠久,技法经验代有发展。根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高宗《翰墨志》、米芾《书史》、周密《思陵书画记》和《齐东野语》所载,装潢技艺起源其古。《后汉书》记载桓帝时有“列女屏风”。《三国志》记述东吴书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书画屏风要能张挂,必经裱背。《历代名画记》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书画装裱培训技术远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已具有一定经验,到了隋朝,由于魏晋南北朝战乱结束,社会渐趋安定繁荣,丝织造纸技术已达到高度水平,锦绫绢帛,皮绵竹纸,都已初具规模,因此,字画装裱培训技术也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全面提高,有了新的发展,史称“炀帝内府所藏书画,装潢极为华丽”。至于唐代更加重视,贞观间经秘书监魏徵、虞世南、颜师古奏请在全国各地广征图书,玄宗命昭文馆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与崇文馆学士褚无量整比,置修书院于著作院。据宋代欧阳修撰写的《唐书.艺文志》序记载:“列经、史、子、集四库,其本有正有副,轴带帙签,皆异色而别之。”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书中称道:“四库装轴之法,极为瑰致。”《唐六典》记载:“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秘书省有装潢匠十人,专职整理内府书画”,当时已用“缂丝”作“包首”。至此内府装褫,已有定式。南唐李后主爱好文学艺术,凡书画采用“金签”、“玉轴”、“锦裱”,在直幅天地头、手卷左右首都加潢纸,以便题字。经李后主倡导,装裱培训工艺大有改进。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录,顾长康所画《清夜游西园图》,河南褚遂良亲为装背,郭犹见及褚公题记。足证装裱已为士大夫所崇尚。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潢技艺,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这足以证明,张彦远亦擅装裱,日本至今装潢书画仍源自唐法。
       3、北宋有“文思院”,装背为待诏之一。徽宗建“翰林图画院”,集书画人材于宫廷内府,装裱设提举官,颁装潢格式,立装裱工场,装潢大量书画,培养大批装裱人材,开后世各地传授之风。米芾曾称道:“江南装堂画,富艳有生气。”自此民间也有了装裱工场。
       4、纵观唐、宋以前装潢艺术的发展,主要与帝王提倡有关。远在秦代,就有“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之说;汉代丞相萧何为建立刘邦朝廷,提出“非壮丽无以重威”的主张,因之大兴土木建立汉官。为了“威仪”的需要,历代统治者对宫廷、庙堂以至掌握统治权力的帝王将相,与掌握神权的道释住持,凡室内设备巡行仪仗、佩饰农裳、筵宴礼仪都作了统一的设计,使之与壮丽威严的建筑艺术总体相适应。诸凡室内外陈设的壁画、雕塑、灯彩、家具、织物、陶瓷以至书画艺术品的布置陈设,都要求从实用价值为主发展到以艺术价值为主,强调和谐的美的统一。书画装潢艺术也就在这样历史条件之下发挥了神巧而美妙的作用,促成艺术家们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因而得以繁荣兴盛。宋朝的艺术家、收藏家如米芾、王洗等,即使本人处在达官显贵的地位,也都能自擅装裱,精究装潢。他们收藏书画碑帖名迹,每能亲自冲洗旧迹,配古绢纸,全补重装。
       5、装潢艺术历唐至宋,由于王权倡导,名人学士画家收藏家的精心考究,迄至北宋,已达高峰,装裱裁制,具有成式,堪为后人师法,故历史上盛称为“宣和装”。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文化艺术中心亦随之转移,米芾之子、书画家米友仁,身任大官,渊源家学,继往开来,提倡裱画技法,史称“绍兴之装”,犹有“宣和遗意”。宋代装裱之精美,于此叮见一斑。元代虽取消画院之制,但于书画装裱还知重视,曾将宫廷书画令王芝送往杭州装裱。明代复有仁智殿之制及装裱所之设:清代有类似画院的如意馆,皇帝书画及帝后图像曾召苏州装裱名家秦长年等于宫廷内府专职装潢。裱画工艺经元、明、清承先启后,更加完善,技法熟练,经验丰富。但是,这门装裱技法长期以来限于口授手教,从未全面著述,以传后世,良可惋惜。因此,《装潢志》应运而生。
        6、裱画培训师——卢老师潜心探讨装潢技艺奥秘,提出独特见解,向书画家、鉴藏家与装裱家提供装裱方法,这对于恢复古画青春、保存国故文物,颇具重要意义。以利发展我国裱褙装潢技艺,提高现有装裱水平。
上一篇: 托画芯其中一种方法:复托
下一篇: 装裱形式:横披